獨立醫學影像中心越來越受追捧
自2014年《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》公布起,互聯網+醫療被認定為下一個風口,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中心開始受到各方的關注,無論是準備進駐醫療行業的資本方,還是多點執業的醫生、民營醫療集團、私立醫院影像科,甚至公立醫院,都在期待其落地運營。
隨著影像技術的進步以及更大化的醫療診斷需求,促使更多的影像設備不斷投入到臨床使用中。加之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,患者對患病早期影像檢測觀念的轉變,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影響,獨立醫學影像中心越來越受追捧。
“排隊3小時看病5分鐘”是去醫院看病的常態,具體到影像科:一線城市三甲醫院影像供需緊張,基層醫院的醫療器械閑置率卻高企,由此,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,成為調配資源落差的方案之一。
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中心對于公立醫院來說,好處是不用每家都養一個影像科室,引入的競爭機制也有望減低患者的診療成本。它既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診斷機構為患者提供服務,也可以作為各級公立/民營醫院的合作伙伴,為醫院分擔業務,實現醫療優質資源的最佳整合分配。
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統計,中國基層醫院醫療器械使用率低于40%,大量的醫療設備長期閑置。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秘書長白知朋在對陜西、河南、山東等省縣級醫院的走訪發現,每所醫院每天CT檢查服務最多只有7位到15位患者。
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,大型公立醫院新增設備受限、以及獨立影像中心的政策限制放開,催生了獨立醫學影像中心的機遇。
在我國,第三方醫學檢測和診斷市場不足80億元,僅占醫學診斷總收入的3%。據官方預計,2016年至2020年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將保持35%~40%增長,到2020年市場規模達330億元。
現階段設立的獨立影像中心大致分為兩類:
一類是獨立影像中心,省會城市的影像中心定位在于提供差異化的服務,而縣域一級的影像中心在于提升補充公立醫院的影像業務能力;
另一類是與醫院合作經營的院中院或托管的影像中心,此類影像中心搭建了與醫院的共享機制,承接醫院原有患者,引流壓力較小。
目前我國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有山東省醫學影像研究所、上海世正醫學影像診斷中心(廣宇集團和上海世正)、一脈陽光醫學影像中心、平安好醫醫學影像中心等。
大數據加人工智能是未來醫療發展的方向,對于第三方影像中心來說也是核心技術。盡管政府開始積極引導第三方影像中心的發展,但目前這個市場仍處于群雄并起,甚至是跑馬圈地的時代,如何在資源整合中尋求自身競爭優勢,如何從戰略上快速布局,從管理上提升效率和服務質量,將會決定誰能真正成為下一階段諸侯爭霸中的一員。熱門資訊
- 2019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發展趨勢預測
- 可穿戴醫療設備助力智慧醫療高速發展
- 互聯網+醫療,讓就醫更智能。
- 火熱的AI+醫療背后,企業如何盈利?
- “互聯網+醫療”版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怎么...
- 可穿戴醫療設備在智能醫療領域發展前景巨大...
- 健康一體機,更好的服務于百姓。
- 智能可穿戴設備助力老年健康市場。
- 讓問題疫苗無所遁形 區塊鏈在醫藥追溯領域...
- 大數據對于傳統醫療模式的轉型升級
- 未來高端醫療器械將占據主要市場份額
-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醫療器械行業影響分析
- 國內遠程醫療市場快速增長
- 當醫療遇上人工智能的無線想象
- 分級診療政策強力推動 醫療器械POCT高速發...
- 未來人工智能對中醫的發展影響
- 數據挖掘在醫學大數據研究中的應用
- 人工智能的興起為醫療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
- 縣域醫療崛起 建設獨立檢驗中心成為硬指標
- 人工智能和醫療的深度集合下的新趨勢